康寧大學榮獲三好校園績優肯定 結合SDGs與USR推動品格教育與全球關懷,展現大學實踐力




康寧大學於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主辦的第十四屆「三好校園實踐學校」計畫中表現卓越,獲選為績優學校。該校以「存好心、說好話、做好事」為行動主軸,透過品格教育、社區服務與國際志工等多元實踐,落實高等教育對社會的承諾,並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與大學社會責任(USR)理念,展現教育的深度與廣度。
2024年,康寧大學辦理多項三好實踐活動,包括:「走入社區服務學習」、「薪火相傳感恩活動」、「百人封茶敬師儀式」、「品德與生命教育講座」,以及赴泰北的「國際志工服務計畫」等,累計參與人次超過千人。活動涵蓋校園、社區與海外三層面,從個人關懷到群體連結,深化學生的同理與責任意識。
具體活動中,學生社團於平安夜辦理「薪火相傳」宿舍感恩行動,由學長姐親贈感謝卡與小禮物給學弟妹,傳遞人際溫情與鼓勵;年末則辦理「百人封茶」活動,由學生親手奉茶向師長致謝,體現敬師重道的文化精神。國際志工團於暑假前往泰北美斯樂美華小學進行教學與生活服務。
多位師生在活動中表達回饋。生輔組組長宋文溪指出,學校將持續推動敦親睦鄰與品格教育實作,深化師生與社區的良善連結。「學生在服務過程中不僅展現責任感,也真切體會三好精神的力量,這是學校最希望帶給他們的價值養成。」一位參與宿舍活動的學生也分享:「從寫感恩卡到分送糖果,讓我更懂得如何表達關心,也讓彼此的心更靠近。」
康寧大學校長陳清溪指出,三好精神的實踐是教育的溫度,更是學生品格養成的根基。透過結合品德教育、行動學習與在地服務,學生不僅理解「說好話、做好事」的價值,更能將善意內化為行動,主動回應社會需求。他進一步強調:「康寧大學長期致力於推動大學社會責任(USR),讓學生在參與社區、關懷弱勢與國際志工的實作中,發展同理心、溝通力與全球視野,進而成為社會中具行動力的改變者。」
這些作為也呼應董事長吳慶堂所倡議的辦學理念:「全球思維、在地行動、健康生活、卓越康寧」。從學生清掃內湖社區、參與環保與鄰里合作,到遠赴泰北美華小學教學服務,康寧師生展現「在地扎根、心懷世界」的行動力與關懷精神;同時在活動中融入健康促進、感恩傳承等文化價值,讓教育實踐兼具溫度與深度。
康寧大學亦積極對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,將三好實踐與全球永續願景結合:在推動健康生活與心靈關懷上對應SDG 3:良好健康與福祉;在品格教育與國際志工計畫上實踐SDG 4:優質教育;社區清掃與鄰里合作行動落實SDG 11:永續城鄉;與地方社區與泰北夥伴的長期合作則呼應SDG 17:夥伴關係。
未來,康寧大學將持續以三好精神為核心,以董事長理念為指引,深化USR與永續發展行動,結合課程、服務與國際交流,培養兼具品德素養、實踐能力與全球視野的優質公民,邁向「卓越康寧」的教育目標。